中和文化
首页 人文云丘山 中和文化

云丘山中和文化(中和节)旅游节

云丘福地,如愿中和

中和文化是中国人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。《礼记•中庸》里面提到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也”。可以说,在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中,中和是天地万物的最佳状态,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。而追溯中和文化的源流,我们可看到其中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仰,以及“顺乎天道”的理念。

云丘山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,回溯千年:伏羲女娲在这里繁衍人类,羲和观天测地订立二十四节气历法,后稷教民稼穑开创古代农耕…从原始社会开始,人们在与自然的相处中逐渐经历了敬畏自然、利用自然的过程,天地万物和人类相生相守,形成中和的状态。在云丘山,人们在此繁衍生息,农耕生产,更加懂得怎样和大山和谐相融。



最纯粹的中和文化

在云丘山,中和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在于生殖和农耕,都和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相关。




鞭杆挑花篮

云丘山留存着许多以“男根”、“女阴”命名的象形山体,这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。人类利用大自然四季交替的特点践行着“春种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的农耕规律。而自然界的法则也作用于人类自身。春季,万物复苏,春情萌动。植物开始发芽,动物开始发情,人也是如此。所以,周礼《今日•地官•媒氏》中有云:“仲春之月,令会男女,于是时也,奔者不禁。”。也就是说,仲春时节,鼓励男女婚配,即使有私奔者都不可加以禁止。在云丘山,“仲春之会”起源于上古时期的野合习俗。代代传承之后演变成为云丘山当地独有的“鞭杆挑花篮”的民俗。古时,每逢二月仲春之时,未婚男女便前往云丘山。女子将花篮挂于树上,藏身于旁观察。男子手持鞭杆,可挑女子花篮,如女子中意则显身相见,反之则男子再将花篮挂回原处。原始粗犷的爱情却恰恰应合了天地万物的本真规律。








农耕文化

农耕文明起源于晋南,尧帝时定都平阳(今临汾),是时云丘山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山峰备受重视和尊崇。后稷指导农耕需要了解节气变化,羲和就将云丘山作为参照点观察太阳变化,订立了二十四节气。人们学会顺应季节变化,掌握节气规律指导农耕,自此开始了人类利用自然的历史。

1200多年的中和节仅此独有


唐朝德宗李适在位时期,大臣李泌上书建议定每年二月初一命名为中和节,以祭祀芒神、太阳神,鼓励农耕。从贞元五年(789)开始,中和节正式成为重要节日确定下来。但是,唐朝兴盛一时的中和节到了后代逐渐萧条,最后与二月初二的“龙抬头”相混而淡出历史。 

也许只有云丘山的百姓最了解“中和”的真意,1200多年来,云丘山把中和节传统完整保留下来。每年二月初一到十五,方圆百里数万百姓自发前往云丘山,朝山拜顶,期间山中各大道观庙宇香火鼎盛。人们祭天敬祖,叩拜开天辟地的伏羲女娲;人们开耕祭地,祈祷一年风调雨顺;人们大开山门,寓意开生育之门、子孙绵绵。 

2011年05月23日,云丘山中和节经国务院批准,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标志着云丘山成为我国中和文化“中和节”的活化石。 

每年农历二月十五,和在云丘山都会举办隆重的祭祀大典,祈求上苍的护佑、保佑一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 云丘山自古以来就是周边百姓的祈福圣地,每逢中和节,方圆百里的百姓都会来云丘山烧香祈福,求来一年的福气、一年的幸福和平安。每年中和节在五龙宫、八宝宫,也都会为前来祈福的民众施予象征着”长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好德、善终“之寓意的五福粥,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 

云丘山孕育了华夏民族,造就了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环境,也教化这里的人们达到中和的境界。顺乎天道致中和,万古流传在云丘。华夏子孙都应该来这里,或感受或追寻千年延承的“中和”之道! 





Copyright 2015 .YUNQIUSHAN. All Rights Reserved .
ICP备案号:晋ICP备17011672号 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